鏈動大灣區,洞悉灣區脈搏,連結無限商機。

DeFi正在複製SaaS與金融科技的劇本

SHARE 10-02 , 13:13



不是加密行業的發展這篇文章從 SaaS 與金融科技的「分割—再整合」週期切入,深度剖析了這種邏輯如何在 DeFi 與加密應用中重現。作者不僅以 Airbnb、Robinhood 等 Web2 案例做鋪墊,更結合 Uniswap 與 Aave 的演化歷程,揭示了加密協議如何從單點原語走向模組化的「金融樂高」,再到今日逐步整合為超級應用。對於試圖理解 DeFi 未來格局的讀者而言,這是一次藉由歷史觀察未來的框架來建構。


隨著加密產業的逐步成熟,投資人開始從過去的科技浪潮中尋找線索,以預測下一個重大趨勢或轉折點。歷史上,數位資產一直難以與先前的科技週期直接對比,這讓用戶、開發者和投資者很難預測其長期發展路徑。


這種局面正在改變。根據我們的研究,加密的「應用層」正在演化,其模式與 SaaS(軟體即服務)和金融科技平台所經歷的「分割—重組」週期相當相似。


在本文中,我將闡述 SaaS 與金融科技領域的分割與重組週期是如何在 DeFi 與加密應用中重現的。此模式的演化邏輯如下:


要理解拆分與重組的周期,「可組合性」(composability)的概念至關重要。在金融科技和加密社群中,「可組合性」是一個常見的分析術語,指的是金融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式與服務——尤其是在應用程式層——能夠像樂高積木一樣無縫地相互互動、整合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構。基於這個核心概念,我們將在下文的兩個小節中,進一步解析產品結構的演變路徑。


從垂直到模組化:偉大的拆分


2010 年,Spark Capital 的 Andrew Parker 發表了一篇博客,描繪了數十家新創公司如何利用 Craigslist 的“拆分”機會。當時的 Craigslist 是一個「橫向」的網路綜合市場,提供從租房、兼職到二手物品交易的各種服務,如下圖所示。


Parker 得出的結論是,許多成功的公司——Airbnb、Uber、GitHub、Lyft——都從 Craigslist 的廣泛功能中切出一個極小的垂直領域,並將其體驗大幅改善。這股趨勢開啟了「市場分割」的第一波浪潮:Craigslist 這個大而全的通用型平台逐漸被專注於單一用途的應用所取代。這些新來者不僅是提升了 Craigslist 的使用者體驗(UX),而是徹底重新定義了體驗。換句話說,「拆分」將一個寬泛的平台解構為範圍更窄、獨立自治的垂直領域,透過獨特的方式滿足用戶需求,從而顛覆了 Craigslist。


那麼,是什麼推動了這波分割浪潮?背後是技術基礎設施的轉變。 API(應用程式介面)、雲端運算、行動端用戶體驗以及嵌入式支付等方面的進步,降低了建構聚焦型應用的門檻,使得開發者能夠以世界級的用戶體驗推出更精準的服務。